当前位置:伍佰目录 » 站长资讯 » 站长资讯 » 观点评论 » 文章详细

为小学生减负不能“叶公好龙”

来源:站长分类目录 浏览:818次 时间:2014-10-14

  8月27日消息,上海中小学开学在即,提前拿到课本的 家长发现:相比旧版,今年一年级语文课本变薄了很多:《寻隐者不遇》、《登鹳鹊楼》等8篇古诗全部被删去;《小溪生病了》、《会说话的灯》等5篇篇幅长、 内容深的课文被删去……有人说这是为师生减负,也有人说被删除的古文诵读并不难。
 

  上海教材修订者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替小学生减负——新版本的识字量将从原来的353个 减少至296个,比原来减少了16%;写字量则从原来的215个汉字减少为118个,比原来减少了45%;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新浪网友调查显示,居然有 75%的网友反对删除古诗词。通常认为,网友思想是偏开放与新潮的,最近有研究者者还认为“正被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但就连他们也反对删除古诗词,那一定 是哪里做得不对?
 

  其实,首先可能是被新闻标题误导了。一些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是这样制作标 题的:“上海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去全部古诗”,甚至加上“课本变轻薄”——用“轻薄”二字一语双关,暗讽没有“古诗词”的课本不仅物理体量上变轻变薄,内 容上也有失传统文化的厚重变得“轻薄”。这样的新闻标题,从专业的课本修订事件中提炼出了武断的文化对立的题外之意,就像戏剧必须有冲突才能吸引观众一 样,新闻变得更加吸引眼球,在网络的碎片化阅读中很快就赢得了注意力,继而升温成热议话题,但究其实际,与新闻事实相悖,就有误导、炒作的嫌疑。事实上, 被删除的八篇古诗词,原本就非正式课文,而只是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中每章节后面的诵读篇目,从课本中删除后,还保留在听力材料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 播放,只是不需要背诵识字——由此可以看出,删除八篇古诗词,并不意味着古诗词退出了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堂;更谈不上小学生课本减负,是对传统文化的排斥 与对立。
 

  此外,还有网友和家长认为,被删除的古诗文朗朗上口,并不难,即便要删除,也应有所 保留,何况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孩子都在上一年级前的幼儿园或其它场所学习过这些古诗词了。如此认识,一方面是因为,之前所言,被误导,不知其实本有保留;另 一方面,还是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角度去看待这件事,“选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政治正确式的思维在发挥着作用——而忽略了这个事件只关“减负”,无关对待 传统文化的态度。而至于孩子们在一年级之前就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则是不该忽视的问题的另一面:这即是说,课堂之外,只要社会文化传统与文化环境存在,孩 子们并不会缺乏学习接触古诗词的机会,那又何必纠结于课本有无删除呢?
 

  或可担心的是,尽管学校、老师、社会与家长都在呼吁要给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减负,将 童年还给孩子,但一旦真正实施,社会与家长们反倒要比学校和老师更要担心在“减负”中会“丢失”或者“缺失”什么。这有些像叶公好龙的典故,但更有甚之, 因为正是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本身是诱导孩子们学习负担过重的一个原因。不少孩子在一年级之前就已经提前学习过一年级的课本了,这个事实,其实表明减负也不 能只靠学校和老师,还要社会与家长配合;否则,学校里把课文减少,家长们又会在忧心忡忡之下,求诸社会的力量给孩子加上更多的负担——君不见社会上各种办 学班生意如火如荼?
 

  当然,家长们的深层担忧还是在于,万一以后的考试与升学仍与那些被删除的“减负”内 容密切相关,孩子们一旦脱节,就真的要“输在起跑线上”。果真如此,那最该感谢“减负”的就只有社会上以捞钱为真正目的的办学机构,学校减得越多,他们的 收入就越多——而要想远离这种南辕北辙的“减负”,根本还要依靠系统的教育改革,给家长和社会以信心,令教育彻底摆脱应试的指挥棒,而回归到素质教育的正 途。
 

  但话说从头,上海小学课本轻身减负,本身就是在呼应民声以及政协委员提案的基础上出 台的,虽然仍有改进空间,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为反对而反对,而应在调查研究,分清事实对错的基础上,给予积极善意的中肯建议。否则,呼吁改革的 人自身成了改革的阻力,那不仅可笑,也很可悲。
伍佰目录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联系邮箱:tsk@qq.com

快速链接

最新收录

最新点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