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伍佰目录 » 站长资讯 » 教育考试 » 中小教育 » 文章详细

中考语文作文题目_中考语文:遵循规律胜于押题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21597次 时间:2021-04-22

【www.oubohk.cn--中考作文】

  07上海中考语文卷写作题有两题供选择:一、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二、我的视线。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权。不谋而合,晨报教育周刊5月25日《从历届中考作文题看考试题材》一文中曾将中考考题按题材分为10个大类,这两个题目分别倾向于“感悟体验”类和“我与××”类。同日还有《作文思路与对策》一文列举的12道作文题,其中第一题“社会一瞥”跟“我的视线”异曲同工。还有“说说我们这个集体”这题的题材涵盖面与“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有极大面积重合。6月1日的《作文试题巡礼》提供的参考题中,至少有十几道题目是以“我”为立足点并且宣传张扬“奋发向上”题旨的。

  再联想到06年。6月30日《作文思路与对策》一文中曾以“我想”半命题方式作例解,对审题、立意及语言表达提出一点建设性意见,而7月份的考题是“我想唱首歌”。

  这一些是否说明巧合、偶然,抑或猜题较准,那绝对不是。不猜题不押题是起码的要求,这是底线,之所以针对性强一点,效益高一些,那是因为比较紧密地结合初中教学的实际,比较有效地遵循了教、学、考的规律而已。

  我曾多次参加市里中考、高考的咨询活动,作为教师,我被学生及其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是阅读。对于写作,他们普遍认为没啥问题,其实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写作不像阅读有系列教材,因此计划性受影响,而随意性倒不少。有的靠大运动量取胜,初三学生每日一篇作文,甚至一日两篇,求量难求质。这样容易陷于无序状态。教学方面讲授知识介绍技巧多,但忽略了对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指导,忽视了对模仿和创造规律的研究。往往会出现“教的无法写,写的没有教”的教与学脱离的现象。认知、情感和操作三个层面,在操作上短路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文章内容是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是写作教学至关重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这样讲,一般文章跟优秀文章之间的差距,固然有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诸多方面的问题,但重要的还在于思想。形式为内容服务,再好的语言文学也不过是载体。因此锤炼思想便是写作教学目标的首选,同样反过来也是评价的基本标准。譬如去年一考生写“我想唱首歌”这篇文章,选的是欲为伊朗连体姐妹唱一首哀婉美丽的生命之歌的题材。应该讲这个材料人人皆知,可为什么众人不选而惟独这位考生发众人所未发呢,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成熟的思想、敏感的思维,其次才是熟练的技巧。

  明乎此,对写作教学,包括复习,心里就有谱了。比方说,对历届考题可以归一归类,怎样归,有几种方法。一种是按范围分:个人、家庭、集体(包括学校)、社会。一种是按涉及内容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第三种按题材分:如“感情体验”、“人物纪实”、“发展变化”等等。相比较而言按题材分比较切合实切,操作性也强一些。但必须说明,任何一种分类方式都不够完善,都受到逻辑的限制,可能问题交叉,如“我想唱首歌”,既有感情体验,但更有心态方面的因素。我们用反求的方式,以一般归纳的方法将历届考题相对集中地归类,让复习者一目了然。然后根据题材所示,进一步整合提升,发现原来林林总总的题材中的源头都与“我”有关。于是,我们在准备素材时便提出这样一句话:以“我”为圆心,以“与我有关的人和事”为半径作圆。“圆”中内容就是我们写作的材料。

  有了准绳,便是挖掘生活中素材的问题了。用平常的心态积累搜集身边普通的事儿,身在宝山要识宝,千万不要拿着金饭碗去要饭。写好文章,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句话不再只是你的目标,而成为属于你的经验与体会。

 


伍佰目录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联系邮箱:tsk@qq.com

快速链接

最新收录

最新点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