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伍佰目录 » 站长资讯 » 站长资讯 » 互联网资讯 » 文章详细

建军节时话“八一”军旗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121次 时间:2021-05-20

  【环球网报道 记者鲍宇雁 实习记者 梅旭航】朱日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这个蒙古语意为心脏、勇气和胆量的地方,曾是成吉思汗扬鞭挥戈的古战场,如今已成为我军大型陆空联合训练基地。

  2017年7月30日上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这里举行,虎贲云集,三军亮剑,建军以来,首次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四个军种官兵组成的护旗方队肃立在受阅方队最前端,在200余名官兵的护卫下,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迎风招展,这是八一军旗第一次与党旗、国旗同时出现在阅兵方阵中。

  军旗是军队性质的象征,是军队灵魂和精神所在。从战争有始以来,每一支军队通常都有自己的军旗以及护旗手,在战场上为了保护军旗,护旗的部队前仆后继、浴血奋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产生并逐步定型的,随着军事斗争形势和军队建设的发展,由多种样式走向规范统一,最终确定为“八一”军旗。

 

  第一面军旗的诞生

  1927年,南昌城头响起划破夜空的枪声,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然而,这支浴血奋战的队伍,在初创之时却没有自己的旗帜。当时,为了争取和团结国民党左派,起义部队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打出的也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旗帜。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越来越意识到必须旗帜鲜明地以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举起工农武装的旗帜发动起义。毛泽东早在秋收起义之前就向 中央报告中指出:“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为筹备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第 1 军第 1 师师部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参谋处长陈树华 3 人奉命设计制作军旗。何长工在回忆录里这样记述:“由我负责设计并制作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鲜艳的红旗中间一枚大五角星,星中是镰刀和斧头的图案,紧靠旗杆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空白,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十分威武、漂亮。” 红色旗底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他们召集裁缝师傅,紧急赶制军旗,主动请缨的就多达40余人,在起义前,缝制了100面崭新的军旗。

  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领导下,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这次起义第一次使用工农革命的名称,白五星鲜红底的镰刀斧头旗,为这支新生的人民军队赋予了鲜明的气质。就这样,在中国、在东方,第一面革命的红旗打起来了。

  工农革命军军旗在特务连的护卫下,在修水县城最醒目的位置升起。何长工生动记述道:“画着斧头、镰刀和五角星的工农军的战斗红旗映红了战士们的面庞,激励着千万革命群众的心。”当时在平江县的长寿镇,一副对联生动诠释了军旗的寓意:“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裂旧乾坤。”横批:“改天换地”,毛泽东也在《西江月·秋收起义》的词中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工农革命军便是在 “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军旗的引导下奋勇前行。

  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样式曾作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五角星、镰刀、斧头或锤子)和鲜红的旗色一直都没有变。

  红军军旗式样逐渐统一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各个根据地所建立的工农革命军改成红军。除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在这些起义中,旗帜不仅作为精神和力量的象征,还能有扰敌军心的作用。

  井冈山时期就有一个精彩的案例,在新老七溪岭战斗中,红二十八团连长粟裕奉命带领全连攻打老七溪岭的一个制高点,当攻上制高点时,全连只余九人,此时敌人已经溃逃,于是粟裕留下六人守卫制高点,随后带三名战士继续向前进,当冲到一个山坳时,他发现这里围聚着一百多号敌人,敌众我寡,危急时刻,他吹响冲锋号,挥动旗子,敌人不敢妄动,粟裕大吼:“放下武器,你们被俘虏了!”敌人被震撼,纷纷举手投降,这便是巧用军旗智剿敌军的经典案例。

  但由于当时起义在各地分别进行,通信联络不畅,各地武装起义打着各种各样的军旗,但大多离不开镰刀、斧头、五角星和红色旗面等元素。随着红军的发展壮大,军旗的统一也提上议事日程。


伍佰目录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联系邮箱:tsk@qq.com

快速链接

最新收录

最新点入